银行理财产品信披不足 "刚性兑付"魔咒难解?

2015-08-05 08:55 | 来源:未知 | 作者:吉雪娇 | [银行]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从某国有银行理财产品到期后本金与收益均未兑现,到总价值767万元银行“飞单”案件,再到理财产品兑付纠纷……近期银行理财产品市场风

  从某国有银行理财产品到期后本金与收益均未兑现,到总价值767万元银行“飞单”案件,再到理财产品兑付纠纷……近期银行理财产品市场风险事件频频发生。

  记者梳理发现,第二季度仍有较多银行没有对其运行期内的任何产品披露公告,且部分银行的信息披露在季度间波动性很大的情况仍然存在。在分析人士看来,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在信息披露方面堪忧的现状,正是造成银行“刚性兑付”、理财产品“飞单”等诸多问题的主要原因。

  银行理财产品信披质量再下降

  尽管针对银行理财产品披露不足的问题,监管部门早在2013年7月就曾推出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系统,力求加强银行对监管部门的信息披露度。但截至目前银行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情况并未明显改善,甚至部分银行披露情况有所变差。

  日前公布的《普益标准·银行理财能力排名报告(2015年2季度)》中也显示,银行理财产品信息披露规范性依然呈现出极度的不均衡。根据调查,在信息披露规范性方面,排名靠前的全国性商业银行在发行和到期信息披露方面尽管都表现尚佳,但是大部分银行都存在季度内各月公布的产品公告数量与当月运行的产品数量匹配严重失衡的情况,如恒丰银行在第二季度没有相关产品的运行公告发布,因此运行信息得分不太理想。而其他部分银行也存在发行信息或到期信息披露不足的问题。

  与此同时,虽然在纳入排名的银行中,接近一半的银行披露了产品运行信息,但是仍然有较多银行在2015年二季度没有对其运行期内的任何产品披露运行公告。同时部分银行的信息披露在季度间的波动性很大的情况仍然存在,尤其是部分银行的运行信息披露质量和数量存在时好时坏的情况。“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部分银行在理财业务的管理及内部控制上需要进一步加强,以保持信息披露的持续性和一贯性。”普益财富研究员魏骥遥指出。

  而另一组数据或更凸显银行理财产品信披问题的严峻。“在二季度监测的297家银行中,吉林银行、中原银行等200余家银行在运行产品信息披露上得分均为零,甘肃银行、内蒙古银行等100余家银行在到期产品信息披露上得分均为零,信息披露数量严重匮乏。”普益财富研究员匡宸郗指出,另一方面,“信息披露质量参差不齐,有的银行公告信息简单,流于形式,未起到信息披露的作用。”

  充分信披有利于利率市场化

  银行信息披露究竟为何难以透明?金融理财产品结构复杂投资风险的加大被认为是主要原因之一。“商业银行发行理财产品,尤其是外资银行代客境外理财产品,具有结构复杂、高度虚拟化和衍生化的特点。”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日前发布的《2010-2014年金融商事审判白皮书》显示,作为主导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在传统的固定收益计划中嵌入了金融衍生工具,与境外市场信用、汇率、利率、股票或指数、甚至商品 (黄金、石油)等连接标的资产价格波动相挂钩。这类产品虽可能提升收益水平,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增强了交易结果的波动性,使缺乏投资经验的国内投资者面临较大的亏损风险。“与信息披露直接挂钩的是金融风险,理财产品市场上的金融风险主要来自于传统经济体制的影响以及监管失效导致的违规操作。在信息不对称和监管空白的双重作用下,就使得市场产生了大量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行为,进而产生理财产品‘飞单’、银行‘刚性兑付’等现象。”匡宸郗表示。

  在匡宸郗看来,信息披露还是理财产品市场打破“刚性兑付”魔咒的关键。“从投资者的角度看,只有银行真正做到了事前、事中、事后充分地信息披露,将选择权交到投资者手中,让其在信息充分的条件下自由做出投资选择,那么当资产端由于自身原因或是客观原因产生风险时,投资者才会心甘情愿接受可能的风险。”匡宸郗表示,“从银行的角度看,信息披露的不充分使得理财风险很难从银行手中转移,形成刚性兑付,增加了银行的运营风险,而银行的刚性兑付显然又抬高了投资者的无风险收益预期,提高了银行的融资成本。”

  本报记者 吉雪娇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新闻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17002173号-2  电鳗快报2013-2019 www.dmkb.net

  

电话咨询

关于电鳗快报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