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拯救太平洋证券:IPO挂零业绩垫底3连 疯狂募资

2018-06-14 09:55 | 来源:未知 | 作者:于止 | [上市公司]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炒股巨亏”、“最便宜券商股”、“一个赚钱的部门养着其他几个花钱的部门”……业界给近年来业绩不佳的太平洋证券贴上了这些标签。

       近日,上市公司大股东股权质押比例过高备受关注。
 
  6月12日,太平洋证券(601099.SH)发布公告称,其第一大股东北京华信六合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华信六合”)将其持有的605万股公司股份进行了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本次质押完成后,华信六合累计质押股份达8.68亿股,占其所持公司股份的98.92%,占太平洋证券总股本的12.74%。
 
  “增加质押,一般被动居多,不然就要被平仓,股票强制被卖掉。”受访券商人士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
 
  一方面大股东高比例质押,另一方面业绩堪忧。6月7日,太平洋证券发布5月财务数据,营收和净利双双为负,营收亏损6104.81万元,净利亏损1.62亿元。
 
  “炒股巨亏”、“最便宜券商股”、“一个赚钱的部门养着其他几个花钱的部门”……业界给近年来业绩不佳的太平洋证券贴上了这些标签。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近日,太平洋证券因风控预警不及时、风控人员配置不足等多方面问题,收到中国证监会的警示函。
 
  太平洋证券于2007年12月28日在上交所主板上市,首发价8元。上市后股价震荡下滑,截至6月13日收盘,已跌至2.60元,是上市券商中目前股价最低的。今年以来,太平洋证券股价累计跌幅近28%。
 
  5月9日,太平洋证券总裁李长伟在中期策略会上说,这家注册地在云南昆明的公司“已逐步由偏居一隅的地方性证券公司发展成为全国性、全牌照的中等规模券商”。
 
  然而,近年来面临业绩垫底,收入结构不均衡、部分业务转型不及时、内部控制不完善、经营管理混乱等诸多问题,在不具备行业龙头优势的情况下,太平洋证券能否从中小券商的激烈厮杀中存活下来?
 
  上市券商“亏损王”
 
  近3年业绩垫底
 
  近两年来,太平洋证券的业绩不断打折扣,营收、净利连续两年下滑,一度引发市场关注。
 
  2016年年报公布后,“双降”的太平洋证券被推到风口浪尖:实现营业收入约为18.04亿元,同比下降34.24%;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6.68亿元,同比下降41.07%。
 
  2017年上半年,太平洋证券成为上市券商中唯一一家亏损的券商,1.23亿元的亏损缺口扎眼。受上半年惨淡业绩的拖累,2017年实现净利润1.16亿元,同比下滑幅度高达82.59%。
 
  当时,有投资者对记者表示:“太平洋并没有出现业务被证监会暂停之类的严重情况,却成为上市券商亏损王,还无法拿出让人信服的亏损原因,我认为这是非常不正常的。”
 
  而净利刚过亿的差强人意表现,也让太平洋证券成为2017年业绩垫底的上市券商。然而,太平洋证券的投资者或许对此早已“习以为常”。
 
  据媒体报道,自2007年上市以来,太平洋证券的业绩持续“保持稳定”,净利润位居上市券商末游。尤其是2008年、2015年、2016年、2017年这4年,在上市券商中均为业绩倒数第一,近3年连续垫底。、
 
  一位分析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家公司的收益不太好。2017年净资产收益率在1%左右,相当于投资了1万元钱去做生意,忙活一年产生的收益是100元,可以说是非常低了。不少证券公司都在6%以上。”
 
  对于今年5月的业绩表现,太平洋证券相关负责人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该月营收为负,主要是公司证券投资业务收益产生浮亏,需计入收入抵减。其他业务情况基本正常。”
 
  记者梳理公司今年前5个月的财务数据发现,其业绩表现基本处于盈亏线上挣扎的状态。此外,今年前5个月合计净利润亏损约1.38亿元,上半年业绩承压明显。
 
  募资300亿补血
 
  盈利能力不佳,再融资来凑。对于给自己积极“补血”,太平洋证券似乎从未懈怠过。
 
  据记者统计,近年来,太平洋证券已经通过定增、配股、发债等一系列再融资手段向市场“抽血”,募资金额达300.07亿元。
 
  2014年4月22日,太平洋证券非公开发行7亿股股票,价格为5.37元/股,募集资金37.59亿元。这个数字只占之前50亿计划募集目标的七成左右。
 
  在定增之后,太平洋证券还通过配股募集资金。2016年1月28日,公司通过配股实际发行10.14亿股,发行价格为4.24元/股,募集资金总额为42.99亿元。
 
  受访机构人士对记者指出:“2014年的定增以及2016年的配股,再融资发行价分别为5.37元及4.24元,而现在股价只有2.60元,分别下降51.58%和38.68%,投资者可谓被大幅套牢。如果公司一直没有新的增长点,市场对其未来预期依旧很低,股价也会持续低迷。”
 
  公司债的发行频率也堪称频繁。据记者统计,自2014年以来,太平洋证券陆续发行了“14太证债”、“15太证01”、“15太证02”、“15太证D1”、“16太证01”、“16太证D1”、“16太证C1”、“16太证C2”、“17太证C1”、“17太证C2”、“17太证C3”、“17太证C4”、“17太证D1”等13期债券,合计融资金额为219.5亿元。
 
  “有一种情况是,上市公司想要新增或者做大项目,需要不少资金投入,但是短期的盈利没法积累到足够的金额,于是公司就通过市场募集资金,用未来的收益回报投资者。”一位财务专业人士对记者分析。
 
  此外,为了扩大融资渠道,太平洋证券一度尝试发行可转债,却无疾而终。公司于2016年5月28日发布公告称,拟公开发行总额不超过人民币37亿元(含)A股可转换公司债券,在扣除发行费用后全部用于补充营运资金,发展主营业务;在可转债持有人转股后增加资本金。
 
  然而,经过两年的“难产”后,2018年4月27日,太平洋证券申请撤回本次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对此,太平洋证券解释称:“由于期间市场环境变化,公司现根据实际情况,通过与中介机构等各方沟通,经审慎研究,决定终止本次可转债发行。”
 
  “从太平洋证券频繁再融资来看,公司募集了不少资金,但是整体盈利能力并不强,相当于投资者的资金只产生极低的收益甚至亏损。”上述专业人士表示。
 
  自营风格激进
 
  炒股亏损惨重
 
  自营业务风格“激进”的太平洋证券,不断在这项业务上“栽跟头”。
 
  2016年股债两市行情疲弱,券商自营业务收入受到影响。而2017年行情好转,市场收益率提升,不少券商自营收入均实现不同幅度上涨。有分析人士统计,2017年,30家上市券商自营业务收入合计达到929.52亿元,同比增长37.83%。
 
  行业在提振,太平洋证券的自营业务却出现大幅度亏损,这引起了监管层的关注。上交所对太平洋证券2017年年报发出问询函,据公司披露,在权益类证券投资中,报告期内出现较大亏损,取得投资收益为-9688.76万元,与上年相比减少8734.40万元,为何业绩情况波动幅度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
 
  对此,太平洋证券的回复是:“由于公司自营投资风格偏向于中小盘成长股,与2017年持续全年的市场主流热点蓝筹白马股偏离较大,所以业绩出现较大幅度波动。”
 
  太平洋证券在其官网上称,公司证券投资“坚持稳健的投资策略”。但实际上,其投资成绩却难以称得上“稳健”。
 
  2015-2017年,太平洋证券投资业务净利分别为84100.95万元、2034.26万元、3090.51万元,增降幅依次为同比增长106.63%、下降97.58%、上升51.92%,波动幅度较大。
 
  华东某中型券商自营业务负责人告诉记者:“自营业务激进,如果踩点准确,投研能力强,会给公司营收带来很大的增速,而且自营业务成本较低,给公司利润也带来可观的收益。反之,踩点偏离,风险就会比较高。”
 
  “就太平洋证券的投资风格来看,不太走价值投资的路线。去年是白马股的行情,中小盘跌的很大。偏离主流热点,投机买小票,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他们的投研能力相对较差。”上述负责人分析。
 
  IPO尴尬挂零
 
  保荐质量堪忧
 
  2017年,太平洋证券忙活一整年,IPO未出一单。
 
  Wind数据显示,2017年,IPO主承销商排名中,太平洋证券承销的IPO项目为零。广发证券(13.960, 0.02, 0.14%)、中信证券(18.620, 0.07, 0.38%)、海通证券(10.150, 0.04, 0.40%)分别以34、31、31个项目数位居前三。
 
  记者查阅Wind数据后发现,从IPO项目储备情况来看,太平洋证券也举步维艰,12个项目的审核状态为:已预披露更新1个,终止审查3个,辅导备案登记受理8个,已受理及已反馈均为0。
 
  此外,太平洋证券的投行项目质量,在业界也一直饱受质疑。
 
  2012年,太平洋证券保荐的两只新股——南大光电(13.910, 0.01, 0.07%)和龙泉股份(4.690, 0.03, 0.64%),都出现业绩迅速“打脸”的状况。其中,被称为“最快变脸王”的南大光电,在上市前一天晚上紧急发布业绩下降公告,称公司营收较上期同比下降超过15%。
 
  在监管对IPO欺诈发行保持高压态势之下,2016年,龙宝参茸因存在虚假陈述、隐瞒重大担保事项、不实披露等问题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其保荐机构便是太平洋证券。
 
  对此,某中型券商投行部负责人对记者指出:“一方面是监管确实更加严格,尤其是去年新发审委上任,审核的否决率很高;另一方面也要看券商团队承揽承做能力,没有好项目的话,很难通过。此外,太平洋证券是云南的券商,当地符合条件并且能上市的企业,相对也比较少。”
 
  对于“只荐不保”的情况,该负责人进一步表示:“这对证券公司和保代有很大影响。公开发行的证券,上市当年就亏损,会直接撤销保代资格,暂停保荐机构资格3个月。”
 
  虽然投行业务未能“争口气”,太平洋证券依然“信心满满”,并倾注了不少心血。据记者了解,截至2018年3月底,太平洋证券投行部拥有业务团队14个,其中保荐代表21人,注册会计师、律师等专业人才超过100人。
 
  太平洋证券方面表示,在“大投行、大团队”的战略定位下,公司投行业务探索从通道业务转型为综合金融服务,为企业提供多途径融资、上市、增发、并购重组等系列服务,同时在深度解读分层制度的基础上开展新三板业务,积极开拓资产证券化等新业务领域,努力探索创新业务模式。
 
  描绘的愿景很美好,但在重压之下,现实却很骨感。
 
  近几年,太平洋证券的投行业务持续在盈亏线上挣扎。2017年,太平洋证券投行业务亏损733.30万元;2016年实现利润4300万元,2015年实现利润700万元。在3年合计盈利不足5000万元的情况下,投行的业务及管理费、税金及附加、资产减值损失等各类成本开支却高达3.66亿元。
 
  “做好了挺赚钱,做不好就相当于在砸钱,投行就是这样一种性质的业务。”上述负责人说。
 
  进入2018年,太平洋证券还没有IPO项目上会。截至3月30日,太平洋证券保荐的厦门纵横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审核状态变更为“已预披露更新”,是今年有望为其开单的保荐项目。
 
  高管坐享高薪
 
  公司频受处罚
 
  作为上市券商,高管的年薪总是颇受关注。虽然太平洋证券2017年业绩垫底,但高管团队依然享受“高薪”,去年年薪超过500万元的高管就有3位,这个数字甚至超过了华泰证券(16.640, 0.11, 0.67%)、中信证券、广发证券等大型券商。
 
  在业绩表现不佳的情况下,高管薪酬却连连上涨。根据2017年年报,太平洋证券高管团队中,2017年年薪最高的是总经理李长伟,薪酬684.07万元,同比上涨16.82%;其次是副总经理、董秘唐卫华,薪酬581.41万元,同比上涨64.34%。
 
然而,近两年在高管薪水高涨的情况下,公司的治理水平却不尽如人意。
  然而,近两年在高管薪水高涨的情况下,公司的治理水平却不尽如人意。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自2013年以来,太平洋证券频繁收到各类监管问询、罚单13次,暴露了其内控机制、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诸多混乱与缺陷。
 
  2018年5月22日,因风控方面存在多处缺陷,太平洋证券收到证监会的警示函:公司未将昆明市五华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向郭文芬返还海通证券股份476100股、人民币17592.14元计入或有负债予以扣减净资本;在持有太平洋证券红辣椒1号、智汇1号、大消费、共赢1号、红珊瑚智汇12号等5只集合资产管理产品市值占资管产品规模超过风控指标预警线之后10个工作日,才向云南证监局进行报告;风险管理部门具备3年以上有关领域工作经历的人员占公司总部员工比例低于2%。
 
  值得注意的是,在太平洋证券收到的13次问询、罚单中,有11次是发生在2016年之后。在近两年业绩下滑较大的影响下,公司的治理及经营管理水平也跟着大打折扣。
 
  2017年12月13日,上海证监局下发行政处罚决定书,对太平洋证券腾冲光华东路证券营业部总经理杨泰华罚没5735.8万元,其中没收其已获违法所得1433.96万元,并处以4301.89万元罚款。
 
  2016年1月22日,太平洋证券温州瓯江路证券营业部个别经纪人涉嫌违规为客户间融资提供便利,云南证监局责令太平洋证券在2016年1月25日至2016年2月24日期间暂停新开证券账户1个月,暂停期间不得新增经纪业务客户。
 
  此外,太平洋证券在新三板上也频踩“红线”。2016年,因未及时督促挂牌公司“长荣农科”解决控股股东资金占用问题、没有及时发现“云叶股份”资金占用并予以规范、未能督导挂牌公司规范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等,太平洋证券先后受到山西证监局、云南证监局、股转系统等多方监管处分。

电鳗快报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新闻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17002173号-2  电鳗快报2013-2023 www.dmkb.net

  

电话咨询

关于电鳗快报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