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06 12:22 | 来源:未知 | | [产业]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以出品《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而为更多人所知的印纪传媒(5300,019,372%)(SZ:002143),7月30日晚发布公告称:公司实控人肖文革所持全部公司股份已被法院冻结,占公司总股本的4404%。
以出品《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而为更多人所知的印纪传媒(5.300, 0.19, 3.72%)(SZ:002143),7月30日晚发布公告称:公司实控人肖文革所持全部公司股份已被法院冻结,占公司总股本的44.04%。
两天之后的8月1日,该公司披露中报业绩:上半年净利降逾九成。
这又是一个似曾相识的故事:在中小股东们无语凝噎背后,将所持股份100%质押实控人肖文革,早在今年5月8日和1月30日,相继减持套现10.44亿元、13.6亿元,共计套现金额24亿元。
印纪传媒2014年借壳上市,仅仅4年有余,便将韭菜连根拔起。这样的节奏,令人不禁唏嘘。
预付款疑云
2014年4月,印纪传媒借壳“养猪大户”高金食品,登上A股舞台。彼时,印纪传媒原本营业收入主要来源是品牌营销和公关。
今天看来,印纪传媒的经营危机,在登陆资本市场伊始便埋下伏笔。
借壳上市前后,印纪传媒用以检验品牌营销等主营业务成色的预收账款,即已呈现出颓势:
11至14年,公司预收账款分别为3101.41万元、9647.70万元、772.23万元、651.94万元,占比主营收入为3.40%、7.22%、0.69%、0.37%。
如是数据,显示出主业的持续低迷与行业话语权的连续下降。这使得印纪传媒旋即做出向影视业务转向的决定。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但资本市场却是却是缺乏耐心与残酷的。
为了向公众与股东们做出交代,印纪传媒开始在预付款上做起文章。
2015年,印纪传媒的预付款项为4.59亿元,比2014年增加了2.46亿元。按照公司的说法,这些钱是用于长期投资相应上市公司股份和购买影院设备。
但是根据现金流量表显示,2015购买商品和接受劳务所需支付的现金为19.81亿元,比2014年整整少了1.29亿元;支付其他经营活动相关的现金,也比2014年少了2460.58万元。
出现这种情况就比较可疑了:预付款项增加,通常表示企业的规模在扩大,因此所需要支付的购买商品和接受劳务的费用也会因此增加。
但根据2015年年报显示,当年长期股权投资为1.69亿元;存货也仅从2014年的1.63亿元增加到了1.88亿元,也就是说只增加了2500多万元的存货。
通过计算不能得出,2015年新增的2.46亿预付款中,至少有5200多万元未通过财务体现。
这便很难不让人起疑:印纪传媒在借壳上市仅一年,便存在虚增预付款的嫌疑。
应收账款悖论
凡是虚增,必然需要通过其他办法后续在在财会科目中予以熨平,即利用其他名义把它给收回来。而常见的回收方法,则是通过应收账款和存货。
15至17年,印纪传媒应收账款分别为12.58亿元、15.62亿元、21.56亿元,占比营业收入为66.85%、62.33%、98.63%。
应收账款占比营收比重越高,说明企业的流动资产就会越吃紧,公司运行就会存在资金紧张的情况越明显。
不过反映在财务报表中,情况好像恰恰相反——观察2017年印纪传媒的经营现金流净额,则是一片歌舞升平,达到为3.36亿元的历史最佳水平。
诚然,最近几年印纪传媒影视作品有了很大起色,使得货币资金大增:
15至17年,公司货币资金分别为27070.49万元、28337.13万元、72349.47万元。
不过仔细研读,个中蹊跷依然显著:
2017年,印纪传媒的长期应付债券高达3.98亿元。这不禁令人发问,表面上经营现金流持续增加,表示公司运营实力不俗;但是如果公司真的运营尚佳,又何必发行长期性企业债券呢?
同时如上所知,应收账款占比营收持续增加只会导致公司运营现金流吃紧,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经营现金流却大幅“好转”,这样的悖论又如何解释?
这不禁让笔者想起了因造假行将退市的*金亚(0.740, -0.04, -5.13%)(金亚科技;SZ:300028),它便曾虚构货币资金,将预付账款拨付出去,然后通过应收账款形式回收入企业体内,完成企业内现金流闭环。
通常来说,无论是直接虚增也好,还是通过将债券募集来的资金作为预付款打出去,并最终再通过应收账款回收资金——这样的“做局”过程,所谓的预付款实际只是体内循环的一种财技,是一种明显的违规行为。
跌价准备的迷之自信
看似天衣无缝的循环如何识破?熟悉财会的老司机都知道,存货是验证这一财务造假行为最有效的切口。
传媒类企业的存货结构中,库存商品占比存货总量的绝对值,代表公司作品在行业中未来的营收规模;而跌价准备占比库存商品的程度,代表公司作品的行业话语权。
我们就用这个方法来检视一下:
15至17年,印纪传媒的库存商品分别为11347.26万元、28879.91万元、43009.89万元,占比存货总量为60.46%、47.22%、77.24%。
同期,印纪传媒跌价准备为0、0、0元,占比库存商品当然也自然是0、0、0。
但是我们看一下这三年存在的一些异常现象。
先看一组数据,截至2017年年底,公司前五位的库存电视剧期末余额为30468.33万元,占比当年库存商品总额为58.32%。
库存居高不下,却未有跌价准备,这样的财务不谨慎很难令人对其产生疑问。
举例来说,货值为8487.51万元的《翡翠恋人》分别占2016、2017年库存总量的15.05%、15.24%。但是摄制完成两年,既未获取版权收入,也没有做任何跌价准备。
另外一个异常现象则是,如果搜索广电总局的相关公告数据,你会发现,印纪传媒的大多数完成的电视剧作品还没有获得审批,而这些产品本应属于产成品而非库存商品。
不过根据公开公司财报显示,15至17年,印纪传媒存货结构中始终不存在产成品这个科目(而如上所知,就算是库存商品也从未进行跌价准备)。
如是公然不顾影视行业库存管理规范的行为,也算让人大开眼界。
有人问,这么做对公司有什么好处呢?对此,笔者不妨挑明:这样做,涉嫌违规占用应收账款用以确认收入。
在2018年这个传媒股的多事之夏,印纪传媒未来的结局如何,请让我们一起等待。
如果你发现自己要去了解基本面很困难,不妨关注我们提供给你的火箭研报小程序,帮助你提高对上市公司的精选和甄别。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电鳗快报》
热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