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川科技二次上市:为何放弃创业板“平移”仍存谜团,IPO前股东、员工纷纷减资被疑上市“割韭菜”

2022-08-03 15:21 | 来源:和讯股票 | 作者:侠名 | [IPO]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本次IPO前夕,2020年9月,可川科技进行了减资,其中晨道投资减少出资872.8万元,九畹投资减少出资284万元,超兴投资减少出资87.2万元。......

        调整股本、更换保荐机构、改道主板,此前冲击创业板折戟的可川科技再拟登陆资本市场。这次“卷土重来”的可川科技能否顺利上市?

        IPO前股东、员工减资,上市“割韭菜”?

        和讯财经注意到,可川科技还有着漫长的“减资”历史。

        本次IPO前夕,2020年9月,可川科技进行了减资,其中晨道投资减少出资872.8万元,九畹投资减少出资284万元,超兴投资减少出资87.2万元。

        值得关注的是,晨道投资和超兴投资分别在2018年5月与2018年11月才进行了增资,为新晋股东。为何仅过去两年就进行了减资?

        但从可川科技的基本面上看,可川科技的业绩均保持较好的稳定性,为何股东纷纷减资?

        不仅仅是股东,员工似乎也并不看好可川科技。2020年9月,壹翊投资减少出资73万元,壹翔投资减少出资37万元,值得一提的是,两者均是可川科技的员工持股平台。

        按理说,员工与股东均是最了解公司的人员,为何均选择在其IPO前夕“抛弃”可川科技?当中又有何内情?市场人士戏谑:“员工和股东都不看好的公司,上市募资是为了‘割韭菜’吗?”

        另外,减资中还有令人不解的地方——晨道投资、超兴投资的减资价格约为7.16元/股,九畹投资的减资价格约为8.26元/股,壹翊投资、壹翔投资本次减资价格约为6.93元/股。为何同一时间的减资会存在三个不同的价格?其定价依据是什么?

        未解之秘:为何放弃创业板?

        公开资料显示,可川科技并不是首次冲击A股市场,在三年前,可川科技曾拟于创业板上市,但未果。2022年1月18日,可川科技在放弃创业板“平移”后,改道沪市主板上市。

        可川科技为何要放弃主板而放弃创业板?

        分析其研发能力看,可川科技存在轻研发、重销售的现象。

        根据招股书显示,2018年-2021年上半年,可川科技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385.70万元、1805.67万元、1946.05万元及1170.02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3.46%、3.77%、3.48%及3.60%,其研发费用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值得关注的是,可川科技尚未给出同行可比公司的研发费用率情况。

        在人员构成方面,可川科技公司共计542人,其中研发技术人员58人,占总人数10.70%,而公司核心技术人员仅三人。

        薪酬方面,可川科技不重视研发的表现也尤为明显。2018年-2021年上半年,可川科技的研发人员平均薪酬分别为9.97万元、10.15万元、11.04万元和5.77万元。

        相较之下,同一时期可川科技的销售人员平均薪酬为16.45万元、18.28万元、22.95万元和11.21万元;管理人员平均薪酬为15.40万元、15.74万元、15.15万元和7.77万元,销售人员和管理人员平均薪资均显著高于研发人员。

        从研发成果方面,截至招股书签署日,可川科技已取得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52项,同样少于同行企业。

        市场人士认为,可川科技的研发能力不足,或许是其改道主板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外,和讯财经注意到,三年前可川科技拟创业板上市时被饱受质疑的关联交易,在最新披露的招股书中,前五大客户均无关联关系。

        此前,可川科技曾通过关联方苏州平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现名为“苏州诚泽商务咨询有限公司”,下称“苏州诚泽”),对ATL进行销售一事,遭到监管层问询,质疑其中或存在向关联方利益输送的情形。

        然而,可川科技此次申请主板上市时,该公司已经退出可川科技的前五大客户名单,且已无实际经营,不过可川科技的实控人仍是苏州诚泽的执行董事。

        这是否也是其放弃创业板的原因之一?其答案不得而知。

        业绩增长的背后:客户集中度过高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作为消费电子、动力电池领域功能性器件研产销一体的可川科技也凭借其优势取得持续增长的经营业绩。

        招股书显示,2018年-2021年上半年,可川科技营业收入分别为4.00亿元、4.79亿元、5.59亿元和3.24亿元,净利润分别为759.81万元、834.30万元、816.98万元和460.25万元。

        然而,可川科技的业绩增长,得益于其大客户的支持,背后还存在对前五大客户依赖较大、客户集中度过高的现象。

        据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电池类在营收占比均超过50%,该部分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25亿元、2.82亿元、3.12亿元、1.97亿元。可川科技表示,电池功能性器件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电池和新能源动力电池领域,新能源汽车近两年的快速发展无疑助推了可川科技的业绩成长,其中,最重要的客户无疑是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TL”)

        从前五大客户名单看,ATL包揽了可川科技从2018年-2020年的第一大客户名列,可川科技对ATL的销售收入分别为6827.84万元、1.16亿元和1.41亿元,在主营业务收入中的占比从17.11%逐步提升至25.34%。

        而到了2021年上半年,动力电池"一哥"宁德时代,一跃成为公司的第一大客户,可川科技对其销售金额达到了7125.32万元。

        此外,可川科技的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也在逐年攀升。数据显示,2018年-2021年上半年,可川科技对公司前五大客户的营收总额分别为1.75亿元、2.90亿元、3.6亿元和2.1,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43.68%、60.52%、64.25%和67.14%,仅仅用了两年半时间便提升了23.45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在业绩增长的同时,伴随而来的是该公司对大客户的依赖性愈高。

        议价能力不足导致毛利率下降

        虽然可川科技的业绩有所上涨,但从招股书中可见端倪——毛利率却在逐年下滑。

        业内人士普遍表示,“上游厂商由于较为依赖大客户,其在议价中并没有话语权,只能一味的压低价格留住客户。”从可川科技的招股书叙述上可见一斑。

        招股书显示,2018年-2021年上半年,可川科技的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34.91%、31.29%、29.14%和26.26%。

        毛利率的下降主要是源于价格的调整。

        招股书显示,2021年上半年,可川科技新机型相关产品的收入占比较低、面框贴片产品所涉机型仍以原有型号为主,产品整体处于成熟期、毛利率相应有所降低,进而导致结构类功能性器件整体毛利率的下降。

        另外,可川科技主动采取部分产品适当让利等销售策略,以巩固核心供应商地位,故结构类功能性器件整体毛利率受到一定影响。

        对此,可川科技表示,在保证项目合理利润空间的基础上,适当满足客户降价需求或匹配竞争对手价格,以此稳固并深化与战略客户的合作。

        应收账款占营收比例近一半,负债高于同行

        此外,可川科技的应收账款账面余额也较高。报告期内,该公司的应收账款余额分别为2.11亿元、2.31亿元、2.68亿元和2.67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2.63%、48.14%、47.95%和41.14%,基本接近一半的水平。

        而大量应收账款给带来可川科技带来了连锁反应,其资金链紧张便首当其冲。可川科技不得不以大量借款以维持经营。

        根据招股书显示,2018年-2021年上半年,可川科技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35.32%,33.54%、42.31%和43.11%,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均值。

        截至2021年上半年,可川科技总负债2.80亿元,其中流动负债为2.77亿元,占比高达近99%,其最主要负债项目为应付票据和应付账款,分别占比17.22%和74.69%。而本次上市募资的原因也为了优化公司的负债。

        上述问题曾以邮件发函的形式联系可川科技公司方,但遗憾的是,截止发稿前,未收到有效回复。

电鳗快报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新闻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17002173号-2  电鳗快报2013-2022 www.dmkb.net

     

电话咨询

关于电鳗快报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