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定增加速降温 “瞪羚”公司逆势融资

2018-07-31 02:47 | 来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新三板]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伴随着市场活跃度的降温,新三板的再融资市场仍在进一步收缩。

  

  伴随着市场活跃度的降温,新三板的再融资市场仍在进一步收缩。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Wind数据统计发现,截至7月30日,2018年新三板共完成定增次数948次,合计募资金额404.82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超过三成。不过面对着市场整体融资规模的萎缩,仍有不少企业逆势完成了定增融资。

  业内人士指出,成功定增的挂牌公司通常具有明显高成长的“瞪羚”特征(所谓“瞪羚”企业,常指高成长的中小企业,是金融机构对成长性好、具有跳跃式发展态势的高新技术企业的一种通称),且具有较好的盈利能力和更规范的公司治理程度。

  定增融资加剧“坍塌”

  新三板定增的融资能力正在逐年萎缩。

  自2017年开始,新三板的定增融资规模就开始呈现下破趋势。Wind数据统计显示,2017年新三板公司定增2370次,合计规模1074.63亿元,同比下降11.01%。

  这一趋势在2018年或许将更加明显。截至7月30日的2018年内,新三板定增合计募资金额仅为404.82亿元,较去年同期的610.32亿元下降33.67%,同期降幅更是较2017年多降26.47个百分点。

  而细化到具体月份,新三板定增次数也呈现出逐月萎缩的趋势。记者统计Wind数据发现,春节后3月至7月的5个月内,新三板定增家数分别为214家、186家、159家、110家和79家——即7月的单月募资家数已降至接近春节期间61家水平。

  同时,上述5个月的逐月募资金额则分别为95.94亿元、60.72亿元、55.60亿元、55.72亿元和44.64亿元。

  21世纪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定增萎缩的原因之一,或与部分挂牌公司为准备IPO而主动进行摘牌有关。

  “有一些公司为达到上市要求和现有新三板的部分规则相冲突,所以最好的解决方案是先摘牌,再进行规范辅导,”北京一家前新三板拟IPO公司董秘表示,“这类公司的离场后,其Pre-IPO融资不会被统计为新三板定增,客观上也会减少新三板市场的定增规模。”

  “之前新三板公司快速增长和IPO窗口收紧有关,但审核常态化后,更多公司在觊觎直接IPO,”前述董秘表示,“一些有融资能力、有IPO计划的公司可能会优先IPO,而不再会考虑挂牌新三板。”

  亦有分析人士指出,新三板市场资金面的供给不足,仍然是定增萎缩的主因。从新三板交投热度的下降,能够看出资金面在新三板市场的退潮。

  截至7月30日,2018年内新三板市场合计成交金额为584.78亿元,仅为2017年同期交易金额1399.86亿元的41.77%。

  “主要是2015年一批资金,包括以资管产品等形式进入新三板市场后发现面临着退出难等问题,”北京一家PE机构投资经理表示,“赚钱效应的消散,制度红利预期的减弱,都让新三板市场的资金供给出现了问题。”

  “新三板企业资金需求不减,新三板定增市场遇冷的主要原因是资金供给下降。”广证恒生分析师陆彬彬也指出。

  逆势的“瞪羚”

  虽然整体市场环境不佳,但仍有部分企业成功的进行了定向增发。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发现,截至7月30日完成定增的948家企业中,仍然有72家挂牌公司定增募资金额不少于1亿元,其中开源证券(832396.OC)、武侯高新(871326.OC)、如皋银行(871728.OC)三家企业募资规模甚至不少于10亿元。

  “一些企业本身资产体量较大,股东为了提高证券化率,因此定增规模也相对较大,”北京一家中字头券商投行人士指出,“但这些企业在新三板中并不具有明显的代表性。”

  除部分挂牌公司具有较大体量外,不少定增成功的企业具有明显的“瞪羚”企业特征。

  广证恒生援引股转系统划分标准指出,“瞪羚”企业的判定标准为“上年度总收入在1000万元-5000万元之间的企业,收入增长率达到20%或利润增长率达到10%;上年度总收入在5000万元-1亿元之间的企业,收入增长率达15%或利润增长率达到10%;上年度总收入在1亿元-5亿元之间的企业,收入增长率达10%或利润增长率达到10%。”

  另据广证恒生统计发现,2017-2018年7月15日,成功实施定向增发的企业数量共达1697家,而其中满足上述“瞪羚”企业标准的占比不少于71%,其中定增次数为1901次,占总数的71.44%,融资总金额为701.54亿元,占总数的55.8%。”

  与此同时,归母公司净利润1000万以上的企业也更容易获得融资。

  “成功实施定向增发企业的归母净利润更多地分布于1000万以上的区间中,进一步说明了归母净利润规模更大的企业更易于获得融资。”陆彬彬指出。

  此外,成功实施定增企业另一特点是,并未收到过监管层的处罚,这或意味着,融资能力较强的新三板公司的公司治理规范程度也更高。

  广证恒生统计发现,自2017年以来成功实施定向增发的企业中,没有一家在成功实施定向增发前一年内收到过证监会或股转系统的处罚,而2018年成功融资企业一年内受到处罚情况也屈指可数。

  “从2018年年初至今成功实施定向增发企业的情况看,共20家企业在成功实施定向增发前一年内收到过证监会或股转系统的处罚。而在2018年年初的11630家新三板企业中,有549家企业在2017年内受到了证监会或股转系统的处罚或问询,”陆彬彬指出,“可见,成功实施定向增发的企业中受到证监会或股转系统处罚的企业占比低于市场水平,由此,我们认为资金更偏好于投向治理规范的企业当中。”

电鳗快报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新闻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17002173号-2  电鳗快报2013-2020 www.dmkb.net

  

电话咨询

关于电鳗快报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