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来《云中记》:地震后的思考

2019-07-10 11:21 | 来源:中国新闻网 | 作者:侠名 | [文娱]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曾经以处女作《尘埃落定》惊艳华语文学界的作家阿来近期推出新长篇《云中记》,该书正式出版以来,受到此间文学界以及各大文学榜单关注。

  “我相信,在阿来那里,写作是一件有神性的事情,一切听凭机缘的发生,机缘到来时,故事自然会从某个人的意识中探出头来,在世间流传。”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这样形容阿来在《云中记》中的写作。

阿来此次创作源起是其对于汶川大地震的感悟,在川藏长大的阿来对故乡有着深厚的感情。汶川地震时,他目睹了这场骇人的灾难,心灵受到巨大的震颤和创伤。在《云中记》中,阿来讲述了汶川地震后,四川一个三百多人的藏族村落的陨落与重生,通过村里祭师对于亡灵的追念纠结,呈现出自身对于生命、文明的思考。

  “如果说《尘埃落定》是一个古老的世界,面临的是巨大的历史性变异。到了《云中记》,就是自然的灾变对这个世界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干预,这个干预是具有根本性意义的。”著名文学评论家李敬泽认为应该从阿来的整个创作中估量《云中记》的意义。

  李敬泽坦言,《云中记》既是追忆,也是召唤。不管世界上有没有灵魂,人都需要有一个行动去召唤那些已经逝去的东西。“我们通过召唤重建我们的生活,通过召唤确立我们现在生活的意义。”李敬泽说。

  文学评论家胡平指出《云中记》和多见的世俗性写作不大相同,“精神性的写作涉及真理、真相、正义、良知、救赎、宽容等,在世俗眼光中也许都是虚无缥渺没有实际用途的东西,但是作家不能这么想。作家的重要责任之一就是引导人往虚处想,承认一些形而上的价值观念。”他非常欣赏这部作品的写作风范,认为文学有义务表达这种圣洁的、不食人间烟火的感情。

  哈佛大学威尔森教授曾提出阿来的小说里有一种亲生命性,评论家孟繁华对此深以为然,“这是人类对于这样一种非常暧昧的、温暖的情感的表达”。

关于《云中记》的题材,孟繁华认为,“这部小说超越了5·12地震题材,作家在书写生命的时候要提供一个新的反省,这个新的反省就是小说里面要表达的东西。”

  “这是一个很中国的小说。”诗人欧阳江河认为,人在巨大的悲痛和灾难面前,会呈现出一种“失语”的状态,而阿来却找到了这种“语言”,并且把它叙述了出来。“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中文,阿来是一个祭师般的文学家,他把音乐的语言也放进了文学作品中去。出于节奏的、呼吸的、换气和转调的需要,小说中有大量的重复,但是每个重复又有非常微妙的区分。”

  阿来直言,汶川地震中他看到了很多种死亡,所以十分渴望发出一点声音。长时间的思考后他发现,一个面临死亡的人不止有痛苦和恐惧,还有对华美的、庄严的生命强烈的表现,这一点不虚假,非常了不起。

  “写了这部小说,我心里老搁着的一个东西就结束了,对我来讲也是一种解脱。”阿来说。

电鳗快报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新闻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17002173号-2  电鳗快报2013-2020 www.dmkb.net

  

电话咨询

关于电鳗快报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