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科创板的AI公司,颇有一些看点

2019-07-29 10:22 | 来源:阿尔法工场 | 作者:梧桐树下V | [券商]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文章来源:梧桐树下V导语:虹软科技是中国企业中少有的,按计件模式对国内外客户收取软件技术授权费用的企业。科创板开闸首日(7月22日),虹软科技(SH:688088)收涨126.97%,不及25只科创板新股140%的平均涨幅。尽管...

文章来源:梧桐树下V


导语:虹软科技是中国企业中少有的,按计件模式对国内外客户收取软件技术授权费用的企业。


科创板开闸首日(7月22日),虹软科技(SH:688088)收涨126.97%,不及25只科创板新股140%的平均涨幅。


尽管首日表现平平,但这只科创板首只人工智能(AI)概念股还是有一定的看点——可能提起虹软科技,很多人还不熟悉,但这并不影响它在手机行业中的地位,我们几乎每天都用得到它的服务。


作为一家智能手机视觉人工智能算法供应商,根据IDC统计,2018年全球出货量前五的手机品牌中,除苹果公司完全采用自研视觉人工智能算法外,其余安卓手机品牌三星、华为、小米、OPPO的主要机型均有搭载虹软科技智能手机视觉解决方案。

 


01视觉人工智能算法供应商


 

虹软科技原为ArcSoft US的全资子公司。2017年9月至12月,经过一系列股权重组后,虹软科技成为了境内上市主体,并拥有了与视觉人工智能技术相关的全部业务、资产与人员。

 

虹软科技始终致力于视觉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坚持以原创技术为核心驱动力,在全球范围内为智能手机、智能汽车、物联网(IoT)等智能设备提供一站式视觉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公司提供的视觉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主要应用于智能手机行业,主要客户包括三星、华为、小米、OPPO、维沃(vivo)、LG、索尼、传音等全球知名手机厂商。同时,公司积极将视觉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汽车、智能家居、智能保险、智能零售、互联网视频等领域推广。

 

公司的主营业务是提供视觉人工智能解决方案。视觉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可以分为智能手机视觉解决方案,智能驾驶视觉解决方案,以及其他IoT智能视觉解决方案。


虹软科技营业收入构成。点击可看大图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自于智能手机视觉解决方案。针对智能手机应用场景下,根据手机摄像头功能、数量,智能手机视觉解决方案可以划分为智能单摄视觉解决方案、智能双(多)摄视觉解决方案、智能深度摄像解决方案。


多摄像头智能手机解决方案

 

近年来,公司致力于将视觉人工智能算法与行业应用相结合,积极将视觉人工智能算法技术的应用领域从智能手机扩展到其他领域。2018年度,公司已经在智能汽车等IoT领域产生一定收入。

 

虹软科技的智能驾驶视觉解决方案,包括车内安全驾驶预警、驾驶员身份识别、车内安全辅助、辅助驾驶预警、自动泊车等众多解决方案。

 

此外,虹软科技针对智能冰箱、智能无人零售等多种IoT智能设备及智能保险领域,提出了有针对性、可落地实施的解决方案,并且仍在不断探索新的技术和使用场景。

 

除手机、汽车等IoT领域之外,公司主营业务收入还包括数码相机、互联网视频等领域的收入,但随着近年来手机拍照渐成主流,部分挤占了数码相机市场空间,公司数码相机业务收入于2017年、2018年有所降低。


主要财务数据和财务指标。点击可看大图。


*2017 年,公司发生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产生的子公司期初至合并日的当期净损益作为非经常性损益列示。



02毛利率超过90%



公司的盈利模式是,将其视觉人工智能算法技术与客户特定设备深度整合,通过合约的方式授权给客户,允许客户将相关算法软件或软件包装载在约定型号的智能设备上使用,以此收取技术和软件使用授权费用。

 

虹软科技是中国企业中少有可以按计件模式对国内外客户收取软件技术授权费用的企业,即按照客户生产的装载有虹软科技算法技术的智能设备的数量进行收费,这个模式与全球领先的半导体知识产权(IP)提供商ARM一样。


产品服务流程


按照业务合同的不同类型,公司的收费模式可划分为固定费用模式和计件模式两种模式:

 

1)固定费用模式即按合同约定的软件授权期限收取金额固定的软件授权费用;2)计件模式即在合同约定的软件授权期内,按照客户生产的装载有公司算法技术智能设备的数量进行收费,一般阶梯报价。

 

公司销售模式为直销,设立销售部门,主要向智能手机、智能汽车、智能家居、智能零售以及各类带摄像头的IoT设备制造商,及智能保险行业客户,销售视觉人工智能算法软件。

 

由于公司授权许可的算法软件包一般无需实体硬件的生产、包装及运输,因此主营业务成本较低,毛利率较高——超过90%。


虹软科技毛利率水平.点击可看大图。



03核心开发团队稳定



虹软科技的前主体ArcSoft US于1994年在硅谷成立,由美籍华人邓晖博士创办。在创办公司之前,邓晖于1991年获得华盛顿大学博士学位,毕业后进入剑桥大学从事一年博士后研究工作,之后担任美国Enertronics Research Inc.产品经理和工程师。

 

虹软开发的第一代产品就是PhotoStudio,这个软件为各个数码相机公司提供影像算法,包括尼康、佳能、奥林巴斯相机中的笑脸监测、闭眼监测、红眼修复监测也很早应用到虹软的脸部算法,最终分销了上亿台。

 

进入21世纪,有厂商将拍照技术应用在手机之上,公司敏锐地捕捉到手机视觉应用的广阔前景,并精准预测中国在未来的手机拥有量将成为全球第一。2003年,ArcSoft在杭州设立专门从事研发与技术服务的子公司虹软有限(虹软科技前身)。


虹软科技发展历程。点击可看大图


在超过20年的发展过程中,虹软科技磨合出一支以博士为带头人、硕士为骨干的核心研发团队,充分掌握核心技术算法,并进一步落地成为成熟的商业产品。截至2018年12月31日,虹软科技研究团队拥有374人,占公司全部人员比例的65.73%。核心人才团队都在虹软15年以上。


虹软科技员工类别。点击可看大图


公司首席技术官王进是浙江大学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是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智能图形专业委员会和图像应用军民融合专业委会委员,申请和在审专利60余项,主持国家重点、自然基金项目3项,主导的消费产品获CES等最佳创新奖3次,发表国内外视觉人工智能方向相关学术论文30余篇。


王进曾获2017中国IT年度人物人工智能贡献奖,主持项目获2018年度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奖。

 

 

04大量的底层算法技术沉淀




虹软科技积累了大量视觉人工智能领域的底层算法,涵盖了人、物、场景三个视觉人工智能的主要研究方向。公司不断探索视觉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技术,并利用深度学习等先进人工智能技术不断优化迭代已有算法。

 

经过长期的潜心研究,虹软科技已掌握了诸如人体识别、物体识别、场景识别、图像增强、三维重建和虚拟人像动画等各类核心技术,构建了完整的视觉人工智能技术体系,且公司对相关算法技术的理论基础、实现方法等有着较为深入的理解和实践。

 

公司历来重视对于研发的投入,注重技术积累,坚持以原创技术为核心竞争力。2016年、2017年和2018年,虹软科技研发投入分别为9,026.84万元、10,873.54万元和14,852.64万元,分别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为34.59%、31.43%和32.42%。


研发投入情况。点击可看大图


截至2018年12月31日,虹软科技在视觉人工智能领域拥有专利129项(其中发明专利126项)、软件著作权73项。

 

虹软科技在招股书中列举的人脸分析、人体分析、行为分析、人脸识别、手势识别、活体检测等30项核心技术,全部来自原始创新。而这些核心技术应用广泛,可以根据不同的行业和场景的需求开发相应的功能。


公司核心技术的应用场景范围。点击可看大图


这些底层算法技术,为虹软提供了较强的产品化能力。早在2003年,公司便在三星手机上实现了人脸特征点检测、人脸检测和人脸表情检测等功能。2004年,公司在三星手机上完成了图像增强算法的落地,实现了去模糊、去噪和暗光拍摄三大功能。

 

进入智能手机时代,2014年,酷派推出了和虹软共同研发的全球第一款真正意义的双摄手机,利用双摄像头及虹软的双摄算法可以完整的记录景深信息。2015年,虹软再次与奇酷360推出RGB+Mono旗舰版双摄手机,也是全球首款采用RGB+Mono组合的手机。

 

虹软科技各类产品能够在不牺牲性能和用户体验的前提下,在功耗及综合技术等指标上达到行业领先水平。此外,虹软科技的产品对于不同的光线、环境和物体均有特定的识别与自适应算法,通过不同场景的不同策略来保障性能的可靠与稳定。


虹软科技的产品化能力还体现在其技术的通用性和延展性上。凭借对行业演进规律的理解,公司形成大量模块化的产品和基础支持算法库,能够为不同行业的客户提供性能、功耗、硬件成本达到最优平衡的一站式的解决方案,并缩短产品开发周期。

 

公司核心技术更新迭代和持续创新的能力已在升级换代速度最快的手机行业中得到了验证,在其他新兴行业应用中将继续发挥其核心竞争力。

 

目前,虹软科技的在研项目包括全景拍摄、物体与场景识别、光学变焦、人脸识别、人体识别、多摄标定等13个相关算法技术,由首席技术官王进博士牵头负责,相关项目的技术水平处于国内或国际领先水平。



05产业链生态体系构筑护城河


摄像头的性能,不但与硬件设备,如手机平台主芯片、摄像头传感器、相机模组、镜头密切相关,而且与视觉人工智能算法、辅助软件等密切相关。

 

在平衡功耗和成本的同时,实现高效率、高质量的图像识别与处理,视觉人工智能算法企业不但要开发更加高效的算法,而且需要考虑算法能完美兼容和匹配手机平台主芯片、摄像头传感器、相机模组。



公司与高通、联发科、展讯等各主流移动芯片公司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研发中持续合作交流,不断提高视觉人工智能技术算法产品与移动芯片的适配性;


与索尼传感器、三星半导体、格科微、舜宇光学、信利等CMOS影像技术企业和各大摄像头模组厂建立了广泛的业务合作,对摄像头传感器和模组有更加深入的理解,进一步增强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以智能手机为例,公司为诸如双摄和深度摄像头产业链上下游带来了积极变化。比如,公司开发的智能模组产线标定解决方案、智能手机组装线标定解决方案为厂商节省了硬件和制造成本,达成快速量产。



与产业链内合作伙伴的深度合作情况。点击可看大图


公司算法产品基本覆盖安卓手机品牌,每年约50%的收入来自境外客户。2018年全球出货量前五的手机品牌中,除苹果公司采用自研视觉人工智能算法外,其余安卓手机品牌主要机型均有搭载虹软科技智能手机视觉解决方案。

 

公司长期专业服务于三星、华为、小米、OPPO、vivo、LG、索尼等手机厂商。三星、索尼等全球知名品牌厂商对于供应商的选择极为严格,技术门槛要求高,虹软与上述厂商合作时间基本超过5年以上,其中与三星合作超过15年,具有极强的客户粘性。

 

除主流手机厂商外,公司还在电器设备、保险、汽车等行业与众多国内外优质客户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公司自与主要客户建立合作以来,均保持了持续良好的合作关系,未发生中断合作的情形。

 

虹软科技服务的各行业的重点客户。点击可看大图


2016年至2018年,来自前5名客户合计的销售额占公司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8.39%、54.16%和58.64%,不存在对单个客户销售比例超过总额的50%的情况。



06未来增长的在哪里?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2017年中国视觉人工智能市场规模达到41.0亿元,较2016年增长259.6%。随着视觉人工智能技术的逐渐成熟及应用领域的逐步扩大,预计2020年中国视觉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达到755.5亿元。


中国视觉人工智能行业市场规模及预测(2016年-2020年)


再看虹软科技所在的智能手机市场,据IDC统计,2015年至2017年,全球智能手机 用户数量从28.71亿增长到36.66亿,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3.0%。预计至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用户数量将达到47.99亿。

 

但是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连续多年未有明显增长也是不争的事实,尤其中国境内出货量出现小幅下滑。

2015年至2022年全球各区域智能手机出货量。点击可看大图


但是在市场规模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市场结构已经悄然变化。全球智能手机前五大厂商占据全球手机出货量的市场份额已经从2015年的56.4%升至2018年的67.1%,智能手机行业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这对服务于头部智能手机厂商的虹软是有利因素。


2018年智能手机出货量前五名。点击可看大图


三星继续保持全球出货量第一的位置,2017年至2018年,三星的全球手机出货量份额维持在20%左右,而华为、小米、OPPO、vivo等国产手机的市场份额呈现增长的态势。与此同时,5G时代即将来临,也催生了智能手机市场增量需求。

 

为了同时保持手机的轻薄感和优秀的摄像效果,很多手机厂商开始尝试通过增加摄像头的数量来提升手机的拍摄效果。双(多)摄像头技术在夜拍降噪、快速对焦、光学变焦、景深应用等方面均展示出了良好的效果和发展前景,也促进了智能手机摄像头市场的发展。

 

因此,双/多摄像头渗透率逐年提升也是虹软的增长点之一。2016年,虹软智能双(多)摄解决方案收入占比仅为3%,而2017年、2018年的占比分别达到34%和27%。

 

随着深度摄像日渐兴起,全球开启三维人机交互新时代。深度摄像、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有机结合,可广泛应用在智能手机、智能汽车、智能安防、智能家居、金融等日常生活领域,将给消费者带来全新的用户体验,提高生产和生活效率。

 

深度摄像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预计到2021年,全球范围内深度摄像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78.9亿美元,较2017年的22亿美元增长262.73%。


2017-2021年全球深度摄像头市场规模。点击可看大图


手机市场仍有潜力可挖同时,新进入的智能汽车市场也将成为虹软的增长点。数据显示,无人驾驶汽车市场规模在2018年达到了48亿美元,预计在2021年,将达到70亿美元。

 

在无人驾驶技术成熟后,汽车对实时监控摄像头的需求会大幅提升,未来完全实现自动驾驶时,一辆车上的摄像头可以达到10个以上,视觉人工智能技术在汽车自动驾驶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此外,虹软科技的视觉人工智能技术,也已经应用到金融、保险、零售等领域,未来亦有望成为新的业绩增长点。



电鳗快报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新闻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17002173号-2  电鳗快报2013-2020 www.dmkb.net

  

电话咨询

关于电鳗快报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