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蓝若IPO:高度依赖单一客户,产销率大波动

2023-09-01 08:59 | 来源:电鳗快报 | 作者:赵超 | [财经]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2020年至2022年,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一直都是格蓝若的第一大客户,收入占比超50%。其中,2020年和2021年该数据超80%。

        《电鳗财经》 赵超/文

        2023年5月,武汉格蓝若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格蓝若)披露申报稿。8月25日,该公司披露了首轮问询回复。

        格蓝若主营业务为互感器计量性能智能监测装置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及相应在线监测平台开发建设等技术服务。受益于我国电网智能化建设的持续推进及公司较强的技术研发优势、市场先发优势等因素影响,2020年至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0.39亿元、0.56亿元、4.17亿元,快速增长。同期,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均超80%,处于较高水平。

        《电鳗财经》注意到,格蓝若对第一大客户存在较大依赖。同时,公司2022年收入大幅增长,主要原因为公司2021年生产的大部分产品在2022年确认收入,导致公司2021年产销率不足17%,大幅低于2020年和2022年该数据。

高度依赖单一客户

        格蓝若选择的具体上市标准为《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第2.1.2条第(一)项,即“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 亿元,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人民币5000万元,或者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1亿元”。

        2022年度,格蓝若经审计的营业收入为4.17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孰低的净利润为1.8亿元,公司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1亿元。根据公司采用市盈率法得到的评估结果,公司预计市值不低于10亿元。

        2020年至2022年,格蓝若营业收入分别为3894万元、5622万元、4.1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04万元、-1895万元、1.8亿元。

        《电鳗财经》注意到,2020年至2022年,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一直都是格蓝若的第一大客户,收入占比超50%。其中,2020年和2021年该数据超80%。

        2022年,格蓝若来自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的收入中,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从公司采购金额为1.53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36.78%。当期,湖北正源电力集团有限公司为公司第二大客户,向公司采购金额为1.66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39.83%。

        资料显示,湖北正源电力集团有限公司唯一股东为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工会委员会,亦为国家电网系统内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问询函显示,格蓝若多名高管曾任职于电力系统,副董事长严平曾担任国电南自副总经理等职务,董事王迅曾担任国电南自供应链管理部主任等职务,总工程师陈应林曾担任国电南自数字化变电站事业部副总经理等职务,技术研发中心副总经理代洁曾在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担任软件部经理等职务,公司成立后不久成为国网供应商。

        截至报告期末,格蓝若员工中包含国家电网系统离职人员4人、国家电网系统工作人员近亲属1人。

产销率大幅波动

        2020年至2022年,格蓝若互感器计量性能智能监测装置收入分别为3725.71万元、3766.97万元、41220.58万元,公司互感器计量性能智能监测装置销售量分别为33套、33套、379套,产量分别为20套、206套、462套。同期,公司上述产品的产销率分别为165%、16.02%、82.03%。

        格蓝若解释称,互感器计量性能智能监测装置产销率波动较大,主要系公司产品的生产时间与收入确认时间存在时间性差异导致。

        2020年度产销率较高的原因为,格蓝若以前年度生产的产品在当期确认收入,使得销量大于产量;2021年度,公司订单数量大幅上升,当期产量较高,但大部分产品在2022年度确认收入,使得当期销量较产量较低,产销率较低;2022年度,公司2021年度生产产品在2022年度陆续实现销售、确认收入,公司产销率大幅回升。

        从上述数据来看,格蓝若2021年生产的206套互感器计量性能智能监测装置中,有约173套在2022年计入收入。按照当期114.15万元/套计算,2021年生产产品计入2022年收入的产品收入金额约为1.97亿元,占2022年4.17亿元收入比例约为47%。

        《问询函》要求格蓝若说明,实际执行的内容是否与招投标内容存在差异,相关合同的执行周期偏长或偏短的原因,收入确认是否存在跨期。

        格蓝若回复称,对于互感器计量性能智能监测装置,公司安装调试完毕并经客户验收合格出具安装调试完工单;公司严格按照取得安装调试完工单时点确认收入,不存在收入跨期情况。

        《电鳗财经》进一步研究发现,报告期内,格蓝若主要产品每套实际工时大幅下滑。

        格蓝若产品的生产活动主要包括软件烧录、单元组装、单元调测、整机调测、软件部署、性能检测等环节,公司主要采用订单式生产模式,不同规格、型号的产品根据订单周期具有共用生产线、排班生产的特点,因此,公司通过统计生产部门工时数作为产能测算标准。

        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2年,格蓝若产能(标准工时)分别为4762.5小时、8175小时、13965小时,产量(实际工时)分别为2625小时、5878小时、11263.5小时,公司产能利用率分别为55.12%、71.90%和80.66%。

        公司解释称,2020年度产能利用率较低,主要原因为公司尚处于发展初期,订单数量相对较少,故产能利用率较低。

        2020年至2022年,格蓝若互感器计量性能智能监测装置产量分别为20套、206套、462套。同期,公司产量(实际工时)分别为2625小时、5878小时、11263.5小时。

        以此计算,同期格蓝若互感器计量性能智能监测装置实际工时平均数分别约为131.25小时/套、28.53小时/套、24.38小时/套,该数据大幅下降。

        针对上述问题,《电鳗财经》向格蓝若发送邮件求证,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复。

电鳗快报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新闻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17002173号-2  电鳗快报2013-2023 www.dmkb.net

  

电话咨询

关于电鳗快报

关注我们